新闻动态

【红楼字词】逡巡(qūn xún)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5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45

图片

图片

逡巡(qūn xún)

释义

逡巡是一个兼具历史深度与语义张力的汉语词汇,其含义随语境变化而丰富多元。其义有9种解释:

1、却行,恭顺貌。

2、退避;退让。

3、从容;不慌忙。

4、小心谨慎。

5、徘徊不进;滞留。

6、拖延,迁延。

7、迟疑;犹豫。

8、顷刻;极短时间。

9、月晕。

可归纳为三类核心意涵:  

其一,表示行为迟疑,因顾虑而徘徊、退缩。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大阉亦逡巡畏义”,指宦官因畏惧正义而迟疑。

其二,表示时间状态,极短时间或时光流逝。 元杂剧:“顷刻秋霜,逡巡冬雪”,指四季更迭转瞬即逝。

其三,表示仪态或心境,恭顺、从容或谨慎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逡巡而却”,指从容退避。

图片

溯源

逡巡这个词语,在先秦典籍中初现。最早用例见于《公羊传·宣公六年》:“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,趋而出”,描写赵盾退步行礼的恭顺姿态。《庄子·秋水》以“逡巡而却”形容东海之鳖从容后退,成玄英注为“从容也”,赋予其超然意蕴的哲学语境。

至汉唐文学,含义有所拓展。如贾谊《新书·过秦论上》“逡巡而不敢进”强化了“犹豫不前”的消极义。  杜甫《丽人行》“后来鞍马何逡巡”则刻画贵族骑马徘徊的场面,凸显行为上的滞留。 

宋明以降,含义分化更细,发展出“顷刻”的意思。如《水浒传》“逡巡得”。另有“时光流逝”的含义,如《喻世明言》“逡巡过了一年”。明代杨慎《丹铅总录》更将“月晕”称为“逡巡”,体现天文术语的借用。

出处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回前诗:“一局输赢料不真,香销茶尽尚逡巡。欲知目下兴衰兆,须问旁观冷眼人。”

图片

图片

更多链接,请点击下方:【红楼字词】麻屣鹑衣(má xǐ chún yī)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体彩排列三今日试机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